肥胖症

肥胖症的标准 什么是肥胖症

2019/4/18 14:03:46来源:热心医生

  如何判定肥胖症?我国成人体重判定标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3年4月18日颁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标准号WS/T 428-2013),并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适用于中国成人(18岁及以上)超重和肥胖及向心性肥胖的判定,可用于流行病学筛査和临床初步诊断,但不适用于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孕产妇等。



  问:引发的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答:你好,这个情况应该到医院检查一下内分泌情况的。


  一、体重判定

  1.体重分类:以BMI为依据对成人体重分类。体重指数(BMI)≥28kg/m2。体重指数: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2.向心性肥胖:成人向心性肥胖可以腰围直接判定:向心性肥胖前期:男性腰围85~《90cm,女性腰围80~《85cm;向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 cm。

  二、注意事项

  (一)定义

  1.身高:站立位足底到头部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2.体重:人体总重量。

  3.BMI:—种计算身高比体重的指数,计算方法是体重(kg)与身高(m)平方的比值。

  4.腰围:腋中线肋弓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的水平位置处体围周径长度。

  5.超重和肥胖:由于体内脂肪的体积和/或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导致的体重增加, 或体脂占体重的分常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通常用BMI进行判定。脂肪在腹部蓄积过多称为向心性肥胖,通常用腰围进行判定 。

  (二)测量方法

  参照2013年4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人群健康监测人体测量方法》(标准号WS/T 424- 2013)。

  1.身高测量:

  (1)测量条件:测量时被测者应免冠、赤足,解开发髻,室温25T左右。

  (2)测量工具:立柱式身高计,分度值0.1cm,有抵墙装置。滑测板应与立柱垂直,滑动自如。

  (3)测量方法:被测者取立正姿势,站在踏板上,挺胸收腹,两臂自然下垂,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双膝并拢挺直,两眼平视正前方,眼眶下缘与耳廓上缘保持在同一水平。 脚跟、臀部和两肩胛角间3个点同时接触立柱,头部保持正立位置。测量者手扶滑测板轻轻向下滑动,直到底面与颅顶 点相接触,此时观察被测者姿势是否正确,确认姿势正确后读数。

  (4)读数与记录:被测者的眼睛与滑测板底面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读取滑测板底面立柱上所示数字,以cm 为单位,精确到0.1cm。

  2.体重测量:

  (1)测量条件:测量应在早晨、空腹、排泄完毕的状态下进行,室温25℃左右。

  (2)测量工具:经计量认证的体重秤,分度值0.1kg。 使用前体重秤以20 kg标准砝码为参考物校准体重计,误差不得超过±0.1kg,测量时将体重计放平稳并调零。

  (3)测量方法:被测者平静站立于体重秤踏板中央,两腿均匀负重,免冠、赤足、穿贴身内衣裤。

  (4)读数与记录:准确记录体重秤读数,精确到0.1kg。

  3.腰围测量:

  (1)测量工具:玻璃纤维软尺。

  (2)测量部位:双侧腋中线肋弓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位为测量。

  (3)测量方法:被测者站立位,两眼平视前方,自然均匀呼吸,腹部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双足并拢(两腿均匀负重),充分裸露肋弓下缘与髂嵴之间测量部位,在双侧腋中线肋弓 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处做标记。将软尺轻轻贴住皮肤,经过双侧标记点,围绕身体1周,平静呼气末读数。

  (4)读数与记录:以cm为单位,精确到0.1cm。重复测量1次,两次测量的差值不得超过1cm,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临床用于判断肥胖症的方法有计算理想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测量皮褶厚度,生物电阻抗法等。肥胖症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欧美国家以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近年主张用BMI作为衡量指标。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但亚太地区肥胖和超重的诊断标准专题研讨会上,依据亚洲人往往在BMI相对降低时,就易出现腹型或内脏肥胖,故建议制定亚洲地区BMI》23为超重,BMI》25为肥胖;而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则指出,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就认为是腹型肥胖。


上一篇:肥胖症的诊断

下一篇:肥胖症的危害有哪些

相关文章

肥胖症怎么治疗 刮痧拔罐治疗肥胖症

肥胖症怎么治疗 刮痧拔罐治疗肥胖症
小孩肥胖症怎么办 爸妈这么做防止宝宝肥胖

小孩肥胖症怎么办 爸妈这么做防止宝宝肥胖

相关问题

热门文章

口腔溃疡护理攻略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

Copyright©2012-2016(闽13021446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