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

痛风为什么反反复复发作 真难受

2019/4/19 14:45:39来源:热心医生

  痛风的发病,导致我们生活及工作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尤其是发作期痛风,更是令人难以忍受甚至行动不能自理。


  问:痛风可以根治吗 平时尿酸挺高的

  答:这个不能完全根治,需要用点降尿酸的药物。平时必须注意饮食,不要喝酒,不要吃海产品。


  痛风反复发作是因为饮食失节,该病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终生伴随,严格控制饮食,是预防复发的唯一办法。痛风本来不应该年轻人多,因为年轻人生理功能活跃,体内尿酸分解酶充足,但如果长期工作压力大、疲劳,再频繁举杯,大量食用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就会造成血中尿酸水平异常增高导致痛风连续发作。

  同时,痛风连续发作的部位为大脚趾关节突然疼痛,主要累及足弓、踝、腕等小关节。原因是关节部位血液循环差,尿酸易在关节周围结晶沉积。此病会反复发作,导致关节永久性损害,出现关节畸形。我们身体存在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与很多方面有关。如常见的体内系统失常、机体衰弱、细菌感染等,对于不同情况下发生的疾病,我们需根据其原因进行分析服药来加以控制。

  抗击痛风过程漫长,小心走入这些误区!

  误区1:激素猛于虎,选用需谨慎

  1)很多人谈激素色变,激素的副作用很多,比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骨质疏松、白内障、胃出血等。因此很多人认为“激素猛于虎”,能不用就不用。

  值得注意的是激素的这些副作用都是长期使用所致。痛风急性期,若需要使用激素时,在风湿科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同时配合预防激素副作用的药物,一般而言对我们的身体是影响不大的,所以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2)激素并不是痛风急性期抗炎止痛的常规武器,而是作为终极武器使用,就像原子弹一样。那么什么样的痛风患者需要使用激素呢?

  一般而言,当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无效或不能耐受时,或是严重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或是晚期、已经出现机体功能损害比如肾功能受损(此时已无法使用秋水仙碱及非甾体抗炎止痛药),这类患者短期使用激素是可以的。

  误区2:痛则治 不痛不治

  痛风疼起来要人命,患者大多会赶紧去医院治疗,或者自行服用各种“止痛药”,数日后疼痛消失了,一般人都“好了伤疤忘了痛”,大多不怎么管它,这是痛风治疗的大忌。

  不积极治疗会:尿酸太高会形成痛风石,长期血尿酸高于正常,出现痛风石,尤其是多个痛风石及发生破溃,引起肾脏损害及肾功能减退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关节发生畸形及功能障碍,影响正常活动,病人长期卧床。长期吃药引起的肝肾损害和功能衰退。

  所以,对于痛风的治疗不能仅仅在急性发作时控制疼痛,还应该要看医生做系统的治疗,争取把尿酸控制在安全范围。

  若只是“痛治、不痛不治”完全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尿酸水平,以后的痛风发作将会越来越频繁,由此带来的远期危害往往十分严重,如关节畸形、尿酸性肾病、脑卒中、心肌梗塞等,所以治疗痛风是个长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

  误区3:降尿酸过程中痛风发作

  我们知道,体内尿酸负荷过高会导致尿酸晶体在关节周围沉积,从而引起急性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

  我们来打个比方:我们将关节周围沉积的尿酸晶体比作冰山。

  使用降尿酸药物后,血尿酸浓度会下降。此时,就相当于海水中的冰块逐渐减少,那么冰山也会开始融化或崩解。

  这样的改变会造成关节周围的理化环境产生变化,从而导致急性关节炎的发作。

  所以,降尿酸治疗中出现痛风发作,不是因为治疗无效,恰恰相反,是由于疗效显著导致血尿酸浓度波动过大所致。

  误区4:痛风急性发作使用抗生素

  1)很多痛风患者,甚至一些非专科医生在痛风急性发作时会选择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静脉滴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依据是认为关节有红肿热痛,那就一定有细菌感染。

  最关键是使用抗生素后一段时间痛风患者关节肿痛也能缓解。Why?!

  2)言归正传,痛风急性发作需要使用抗生素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痛风急性发作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除非痛风患者继发了感染或者合并了其他部位感染,有明显的感染证据及实验室指标支持。

  那为什么很多痛风患者急性期使用抗生素后一段时间关节肿痛可缓解呢?其实这并非是抗生素的作用,很多时候只是早期不严重的痛风患者急性期有自限性,故而关节肿痛可自然缓解而已。

  使用抗生素的痛风患者病情往往反复发作,一次比一次严重。那么痛风急性期应该如何规范治疗呢?

  目前国内外痛风指南推荐,对于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使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其目的是抗炎(尿酸结晶引起的关节非感染性炎症)、止痛(缓解病人的剧烈疼痛)。

  误区5:笃信手术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属于内科疾病(风湿病)范畴,即使是有痛风石的患者一般也不首选手术治疗,除非痛风石已造成器官功能损害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为手术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痛风患者如果血尿酸水平不能保持长期达标,痛风石还会继续不断形成,且术后手术切口难以愈合,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有痛风石的患者,建议把尿酸降至300umol/L以下,痛风石可能慢慢变软,甚至逐渐吸收掉。过分笃信手术治疗,而忽视内科痛风规范药物治疗,痛风石只会像“野草”一样切了又长,“一岁一枯荣”,手术治疗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误区6:高嘌呤食物都不能吃了

  鱼皮、金勾虾、小虾、草虾、鲳鱼、凤尾鱼、海鳗、鱼卵、带鱼、吻仔鱼、虾米等。海鲜类:蛤子、海参、海带、海菜、蚝、淡菜、海鱼、蛤蜊、干贝、牡蛎、海参等。肉类:香肠、鸡肉、鸭肉、鹅肉、猪肉、牛肉、羊肉、火腿、兔肉以及各种动物内脏(肝、肾、心、脑)、骨髓等含嘌呤量高,应尽量不吃;

  虽然外源性嘌呤不是痛风发病的主要原因,但吃一顿富含嘌呤的饮食,类似于往血液中注射了一剂尿酸,一下子使血尿酸浓度增高,容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因此减少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入,在痛风的防治上有其独特的重要性。

  对痛风朋友而言,每日的嘌呤摄入量,在急性期控制在100毫克以下,慢性期控制在150毫克以下。高嘌呤的食物无论是在急性期还是缓解期都应该视为忌口。含中等量嘌呤的食物,在痛风急性期应尽量避免,缓解期每天可少量食用。而嘌吟含量少的食物则是痛风患者最佳饮食。因此,痛风患者较合理的饮食品种是奶制品、牛奶、豆腐、各类水果、鸡蛋、豆浆、各种谷物制品、糖、大部分蔬菜、植物油、蜂蜜和果酱等。

  但是痛风患者要明白,这绝不意味着患者要和肉食说永别,对于那些“无肉不欢”的患者朋友,只要注意食物烹调方法,也可以减少食物中的嘌呤含量。

  误区7:血尿酸降得越低越好

  大多数痛风患者都有肾脏受累,尤其是慢性痛风患者,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畸形、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痛风患者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严重危害患者生活质量。

  所以很多痛风患者会认为既然高尿酸对身体危害如此大,那尿酸就应该降得越低越好。但任何事物均有阴阳两面,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尿酸并不是降得越低越好。

  全世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尿酸与大脑组织的退行性病变有关。尿酸低于正常值,就可能引起老年性痴呆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

  研究人员用五年,对英国的59204名痛风患者和238805名非痛风患者做了比较,这组人的平均年龄为65岁,他们的情况相似。研究发现,痛风患者中有309个老年痴呆症病例,非痛风患者当中有1942个病例。痛风患者得老年痴呆症的比例比另一组低24%。

  其原因可能是尿酸能防止氧化应激,它可能有助于延缓神经老化。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尿酸具有维持血压功效,尿酸过低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的风险。

  我们在重视高尿酸危害的同时不能忽视其有益的方面,总之,适则有利,过则有弊,阴平阳秘,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一般血尿酸水平不低于180umol/L为宜。

  误区8:痛风无法治愈

  正如前所述,痛风患者急性期需要抗炎止痛治疗,缓解期需要降尿酸达标治疗,那么降尿酸治疗需要多久,是不是需要长期服药呢?

  日常门诊痛风患者经常会问这个问题,医生一般会回答“药需要长期吃一段时间”。其实,很多医生也不知道对于每个人的“长期一段时间”到底具体是多久。

  大家需要认识到:痛风与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疾病都是慢性病,高血压有降压目标,糖尿病有降糖目标,痛风也有降尿酸目标。以前教科书告诉我们,降尿酸治疗一旦开始,就需要终身维持,把血尿酸水平控制在达标水平。

  临床经验认为:

  如果血尿酸水平维持300(有痛风石)或360umol/L(无痛风石)以下超过数月甚至数年,体内沉积的痛风石逐步溶解消失,就不再发作了(就像乌龙山的土匪经过长期的剿匪已经全部剿灭了),部分患者通过自身调节可以维持尿酸水平长期达标,甚至可以停药,以后只要控制好饮食,痛风就不会复发了,这就算是临床治愈了,这也就是目前国内外认为痛风是一种可治愈的风湿病的含义。

  总结

  目前医学上认为痛风是一种可治愈的难治性风湿病,痛风患者只有在在风湿科专科医生指导下早期、规范、达标治疗,就能达到治愈的目标。建议此期患者,若伴有较为剧烈的疼痛现象,则可考虑服用镇痛消炎类药物。但需注意切勿服用尿酸类药物,以防尿酸值波动过大反而引起痛风病发生。此期的用药主在控制疼痛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上一篇:痛风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下一篇:痛风足部护理可以做好这八点

相关文章

痛风怎么办快速止痛 痛风发作时应如何缓解疼痛

痛风怎么办快速止痛 痛风发作时应如何缓解疼痛
治痛风的方法 痛风的治疗方法

治痛风的方法 痛风的治疗方法

相关问题

热门文章

口腔溃疡护理攻略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

Copyright©2012-2016(闽13021446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