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肾脏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肾脏是个泌尿器官,具有排泄功能功能和内分泌功能,肾功能衰竭发生后,也表现为排泄功能障碍和内分泌功能障碍。前者表现为水肿,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升高等;后者表现为高血压,贫血,低钙、高磷、骨质疏松等。
血液中的肌酐来自于两个方面:内源性肌酐来自于肌肉的代谢,而外源性肌酐来自于肉类食物的代谢。一般来说,人体肌肉的代谢是稳定的,如果饮食习惯变化不大,那血肌酐的生成是比较恒定的。
肾脏是肌酐的主要排泄器官。由于血肌酐每天产生的量是相对恒定的,排泄途径也是相对单一的,所以,临床上通常用血肌酐值来评价肾功能,血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功能减退(衰竭)。
肾功能衰竭一般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原因各不相同。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肾功能突然下降,血肌酐突然升高,并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发生在原来无肾脏病的患者,也可发生在慢性肾脏病患者。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为:突发(1~7天内)和持续(>24小时)的肾功能突然下降,血肌酐至少上升44 μmol/L,可伴有少尿(每日尿量<400ml)或无尿(每日尿量<100ml)。
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种类型,各有不同的原因。
1、肾前性:主要是肾脏的血液供应不足,比如失血、严重脱水、休克、急性心衰等导致肾灌注不足;
2、肾性: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肾小管坏死,比如长时间缺血导致的肾小管缺血坏死,肾毒素(解热镇痛药、氨基糖苷类抗菌素、造影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导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量蛋白尿、肌溶解形成的肌红蛋白、大量溶血形成的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
3、肾后性:主要是尿道梗阻,比如大量肾结石,肿瘤压迫、堵塞,严重前列腺增生、凝血块堵塞等导致的尿路梗阻。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下降时间超过3个月就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的内分泌功能障碍比如高血压、肾性贫血、钙磷代谢障碍等表现的更突出。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非常多,有原发于肾脏的疾病,也有肾外的疾病影响到肾脏再发展而来。美国公布导致尿毒症的四大原因是:糖尿病肾病(43.2%)、高血压性肾脏病(23%)、肾小球肾炎(12.3%)和多囊肾(2.9%)。我国目前仍以肾小球肾炎列首位,糖尿病肾病次之,而且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常见的原因有:
1、慢性肾小球肾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有许多类型,我国最常见的类型是IgA肾病和膜性肾病。
2、糖尿病肾病:如果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大约5年就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如果再继续发展,尿蛋白越来越多,血肌酐越来越高,则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据最新的统计资料,自2012年开始,糖尿病已经超过慢性肾炎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第一大原因。由于从慢性肾脏病到肾功能衰竭需要一定的过程,估计若干年后,中国也会跟欧美国家一样,糖尿病将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一大病因。
3、高血压性肾脏病:如果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大约5-10年就会发生高血压性肾脏病,如果再继续发展,肾小球滤过率越来越低,则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肾脏病引起的肾性高血压,只要是血压居高不下,肾功能就会快速下降。
4、痛风性肾病:血尿酸高不仅仅损伤关节引起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还损害肾脏引起尿酸性肾结石和高尿酸肾病(痛风性肾病),随着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痛风性肾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也会随之增加。
5、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可以说,所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会损害肾脏,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小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小血管炎等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也比较常见。
6、药物性肾损害:易导致肾损害的药物有抗菌素、解热镇痛药、许多中药、造影剂等。
7、多囊肾:是一种遗传病,双肾被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所占据,囊肿越长越大,正常肾组织受挤压萎缩,最终发展到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8、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骨髓内肿瘤产生大量的异种蛋白损害肾脏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9、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后肾脏缺血萎缩,严重者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肾动脉狭窄的原因:年轻人多为大动脉炎,老年人大多为肾动脉粥样硬化。
10、慢性肾盂肾炎:反复的尿路感染,逆行性损伤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11、梗阻性肾病:肾和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导致尿路梗阻,尿液返流导致肾脏损伤,严重者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12、过敏性紫癜肾炎:反复过敏导致的肾损害,严重者也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肾内科问题可以咨询热心医生。
作者:李青大夫
上一篇:尿失禁离我们有多远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16(闽13021446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