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孩子在群体环境中的良好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而行为当中“打人”是最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
如何客观地从根本上来了解“打人”的这种心理由内向外的情感表现呢?尤其是我们特殊孩子的家长更应该懂得如何有效的地进行行为矫正及管理,同时对孩子的“打人”这种感情的动作宣泄来理解。
在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群体中打人主要是表现自己的强者欲、占有欲或者征服欲的心理到行为的一种表现。
先来说说成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以自我为中心
比如,孩子要什么不给就会抢或直接出现打人来让父母妥协,道德教育缺失,其中也有部分的本能竞争占有的因素存在。
2.与小朋友不能正确交往
比如不知道用恰当的行为表示或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的烦躁:比如饿,没睡好,生病等或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父母关系不和谐,生长环境不稳定等等。
3.出于模仿或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或寻求注意,尤其是我们特殊的孩子更为明显
比如打人:先是模仿,你打我我打人。或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时出现打人。一般是没有表情的,只当作是交流的工具而已或者孩子寻求他人关注和存在感而打人。
4. 父母溺宠或缺少同情心
比如大多情况下带有一种撒娇并生气抗拒,没有满足我的要求,你不爱我我就打人,你让我做我就打你,你批评我我就打你。你说我不好我就打你或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5.另外要注意的是多动孩子的手一般都是很灵活的
他们基本动手能力都比较强,打人有时神经紧张控制力差造成的,有时候会“忘我”的冲动去打人,事后自己又会说打人是不对的。
针对以上种种“打人”问题,应对策略和改善的方法主要从四个方面介入:
第一:及时制止
事实上,当孩子出现“打人”的行为时,父母需要及时的干预和引导,让他们明白怎样的动作和行为才是正确的,因为父母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告知孩子: “打人”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或者转移视线或环境,让矛盾的一方消失。
第二:做出正确示范或行为影像讲解
模拟示范,让他知道你的行为造成的不恰当“打人”是不对的,让他来分辨是非对错。或者看一些科教动画片来感同身受(相应对的有奖励,错的有惩罚)。
第三:锻炼孩子的视听动的协调能力
让孩子的肢体愈加熟练的掌控而逐渐建立起自信,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四:适当陪伴适当关怀
在生活中父母要有原则和底线,以及掌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发育发展特点以及懂得心理干预技巧。比如当孩子焦虑惶恐时,给予必要的心理安全感。在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不要过于表现过当,比如不要一边讲道理一边又拥抱。这样只会让孩子下次更加出现问题行为。只有让“打人”行为失去它能吸引父母注意力的功能,自然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有自闭症问题可以咨询热心医生。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16(闽13021446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