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吃什么药 中医治疗腰肌劳损

2019/4/18 16:10:01来源:热心医生

  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长期反复发作的腰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此病发病的人群比较广泛,发病因素较多,治疗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目前采用中西药内服外敷治疗较多,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问:腰肌劳损中药调理有用吗 调理需要多长时间

  答:这种情况主要是腰肌劳损的表现,可以外用一些云南白药气雾剂,配合局部的理疗和按摩,同时注意避免过度的活动


  然而,因为每个人腰肌劳损的程度不同,病情不同,用药当然不能混为一谈。那么,对于腰肌劳损患者来说,如何做到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本文为您指点迷津。

  非甾体类抗炎药

  1、双氯芬酸钠片:

  该药有明显的镇痛、消炎及解热作用。适用于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

  用法用量:

  成人推荐剂量为一日1次,每次75毫克(1片);

  最大剂量为150毫克(2片),分两次服用或遵医嘱。

  对轻度及长期治疗患者,每日服用75毫克。对夜间及清晨症状较重的患者,应在傍晚时服用75毫克。

  2、塞来昔布:

  对于胃肠道风险较高的患者可服用塞来昔布,该药属于较为安全的抗炎药物。

  具体用法:急性疼痛期推荐剂量为第一天首次服用400毫克,必要时可再服用200毫克;随后根据需要,每日两次,每次200毫克。

  肌松药

  盐酸乙哌立松是一种中枢性骨骼肌松弛剂,可以用于改善腰背肌痉挛状态。

  用法用量:通常成人一次1片(盐酸乙哌立松50毫克),一日3次,宜在饭后20分钟口服。

  镇痛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可使用曲马多、阿片类镇痛剂,或对乙酰氨基酚与阿片类的复方制剂。例如氨酚羟考酮片是由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羟考酮片组成的复方制剂。

  用法用量:成人常规剂量为每6小时服用1片,可根据疼痛程度和给药后反应来调整剂量。对于重度疼痛的患者或对阿片类镇痛药产生耐受性的患者,必要时可超过推荐剂量给药。

  外用膏剂

  病程较短、症状较轻者建议首先选择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关节轻中度疼痛,且不良反应轻微。对于中重度疼痛可联合使用局部药物与口服药物治疗。

  1、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用于缓解肌肉、软组织和关节的轻至中度疼痛。

  用法用量:按照疼痛处面积大小,使用膏剂适量,轻轻揉搓,使之渗透皮肤,一日3~4次。热敷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可尝试使用药物前后进行热敷。

  2、青鹏软膏:

  该药主要是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用以缓解肌肉、软组织的劳损引起的疼痛等。

  用法用量:按照疼痛处面积大小,取适量涂抹于患处,一日2次,热敷亦有效。

  局部封闭

  复方倍他米松+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用法用量:将2%利多卡因注射液5毫升+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2毫升混匀,于疼痛点附近注射,局部按摩5~10分钟。

  中医治疗腰肌劳损

  1、中医食疗:

  食材:杜仲,淫羊藿,威灵仙、牛膝若干;猪腰4个(猪腰子或羊腰子均可)。

  做法:

  (1)将猪腰破开,洗去血液筋膜,

  (2)将上药先用凉水泡40分钟后,先煎30分钟再放入猪腰或羊腰共炖30分钟即可(要用砂锅煎炖,可放入三片生姜)。服法:以上为一剂用量,吃腰饮汤。每剂连两天,早晚空腹,可连用2-4周。

  2 、中药擦洗:

  取伸筋草、海桐皮、独活、当归、钩藤、乳香、没药、川红花各若干,将这些药物用水煎煮后,用温热的药液直接擦洗息处。患者可每天擦洗2次,每次擦洗1小时左右,直至病情好转。

  3、中药外敷法:

  分别取当归、防风、牛膝、桂枝、赤芍、羌活、五加皮、威灵仙、艾叶各若干,将这些药物装入布袋中封口,用水煎煮,待温热后直接将布袋外敷于患处。患者可每天敷一次,直至病情好转也可直接贴腰肌镇痛膏。

  总之,提醒广大腰肌劳损患者,千万不能到无行医资质的私人小诊所乱投医,更不能轻易相信小广告乱用药,要到正规医院找骨科专家诊治。经过检查和确诊后,在专家的正确指导下对症用药,因病情需要用药,这样才能使病情真正得到控制和改善。患腰肌劳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乱投医,盲目用药,反而导致病情加重。

  还有疾病问题可以直接咨询热心医生,微信关注公众服务号(rxys99)也可以快速咨询热心医生。


上一篇:腰肌劳损该怎么治疗

下一篇:腰肌劳损能练腰吗

相关文章

腰肌劳损怎么锻炼 腰肌劳损吃什么

腰肌劳损怎么锻炼 腰肌劳损吃什么
腰肌劳损怎么恢复 腰肌劳损怎么办

腰肌劳损怎么恢复 腰肌劳损怎么办

相关问题

热门文章

口腔溃疡护理攻略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

Copyright©2012-2016(闽13021446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