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那是真的麻烦…
一、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退行性病变,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害导致骨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与年龄、 性别、种族等因素均有关,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较为常见。
二、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为严重的后果。因为骨质疏松时,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降低极易发生骨折。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年龄越大骨折风险、骨折后致残率及病死率越高。
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发生部位
脊柱骨折、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1. 脊柱骨折:脊柱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满足非手术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卧床休息,疼痛明显者给予镇痛药。
2. 髋部骨折:髋部骨折属于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髋部骨折患者逐年增多。一般需要进行外科治疗,有部分患者1年内会再次骨折或发生各种并发症。
3.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第二种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呈粉碎性、累及关节面,造成前臂、腕关节和手部功能障碍。非手术治疗时采用复位、固定等方法。
4.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约为9%,其中非手术治疗者可用颈腕吊带悬吊治疗。
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1. 生活方式的调整:康复训练如功能锻炼必不可少,提高维生素D(可增加机体对钙的吸收)、钙的摄入、保持低钠和适合的蛋白质膳食、避免烟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和补充钙剂。
2. 防止跌倒:跌倒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直接因素。80岁以上人群近50%每年至少跌倒一次。室内滑倒、运动跌倒和登高摔倒均是跌倒的重要因素。
3.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性骨折必须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的治疗,预防再次发生骨折。患者自身的骨质量对于手术治疗有重要的作用,骨质疏松会加大手术复位难度;手术治疗后,若不进行长期持续抗骨质疏松治疗,患者骨丢失会日益严重不易于愈合或延迟愈合、再发生骨折的风险显著增高,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3.1抗骨吸收药物:双磷酸盐类(如:阿伦磷酸钠)、降钙素类(如:依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分)。
3.2 促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素片。
3.3 双重作用机制药物:锶盐(雷奈酸锶)。
3.4 依从性的提高:依从性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在最初半年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时,服药依从性可达70%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以后依从性稍有下降,两年以后依从性急剧下降,不到5%,这将大大降低疗效。
五、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防重于治,相关健康教育常识亟需普及。
还有疾病问题可以直接咨询热心医生,微信关注公众服务号(rxys99)也可以快速咨询热心医生。
上一篇:老人骨质疏松吃什么好
下一篇:老年人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Copyright©2012-2016(闽13021446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