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

颈椎病怎么治疗 中医角度说颈椎

2019/4/18 15:56:42来源:热心医生

  止痛药物可以起到缓解颈椎因为患病时间够长而引发比较严重的颈椎疾病疼痛症状的,建议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不同的患者可能对于药物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建议患者应该尽可能对症用药,并且按疗程调整用药方案。


  问:出现眩晕是什么原因 眩晕和颈椎病有关吗

  答:颈椎压迫椎动脉会引起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的


  颈椎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颈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向上支撑头颅,向下连接后背腰腹。专家表示,颈椎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支架作用。其中,第一颈椎与头颅的枕骨相连接,与下面几节一起支撑着头部和后背。二是保护脊髓神经、血管。颈椎椎体相互连接,之间构成的神经、椎动脉血管和脊髓的通道。三是运动杠杆作用。颈椎最上面两节,是颈部活动的枢纽,帮助颈部屈伸和旋转,完成点头、仰头、左右转头的动作。

  颈椎为了适应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刺激反应,需要有较大而敏锐的可动性。因此,颈椎的活动范围要比胸椎和腰椎大得多,如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以及上述运动综合形成的环转运动。

  中医角度说颈椎

  颈椎也是人体十分关键的部位之一。颈椎位于人体督脉的位置。督脉又称阳脉之海,是奇经八脉之一,它起自会阴部,循背部脊柱正中线向上,经过后颈部,越过头顶部,止于颜面部。它在循行过程中与脊髓、脑和诸阳经相连,是阳经经脉的总纲。颈椎不好,脉络就可能出问题。

  西医说颈椎

  正常脊柱各段因人体生理需要,均有一定的弯曲弧度,称为生理曲度。在颈椎的正常侧位X光片上颈椎呈轻度前凸。颈脊柱在胚胎时期是呈后凸的,在幼儿起坐后逐渐变为前凸,这种变化称为继发曲度。继发曲度的形成一般是由于负重后椎体及椎间盘前厚后薄所致。颈椎的生理曲度主要是颈4、颈5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颈椎中段有一向前凸出的弧度,这在侧位X线片上甚为明显。

  颈椎的正常生理屈度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的方法为沿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连每一椎体后缘成一弧线,再由齿状突后上缘至第七颈椎椎体后下缘作一直线,弧线的最高点至直线的最大距离为颈椎生理曲度的数值。正常范围大约在12(±5)mm范围内。

  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加颈椎的弹性,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由于长期坐姿、睡姿不良和椎间盘髓核脱水退变时,颈椎的前凸可逐渐消失,甚至可变直或呈反张弯曲,即向后凸,成为颈椎病X线上较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严重到需要手术的时候,任何方法都不如手术来的快。

  一问:如何诊断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二问:得了颈椎病该怎么治?

  有研究资料显示,仅有5%的颈椎病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所以,95%的颈椎病患者可以应用非手术方法解除病痛。目前颈椎病的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治疗。以止痛消炎为主,有一定的效果,但毒副作用大,长期用药对胃肠肝肾功能均有损伤。

  物理治疗。推拿按摩、针灸、熏蒸等方法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但长期坚持才有效果,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及严重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颈托治疗。恰当的限制颈椎过度活动,控制颈椎病的发展为主,可以辅助治疗,不能根除疾病。

  手术治疗。能彻底治愈脊髓型颈椎病和其他比较严重类型的颈椎病,减压彻底,创伤不大,分为微创和开放性手术两种,后者风险更小一些。

  三问:日常怎样防治颈椎病?

  1.选择合适的枕头与睡姿。枕头应硬度适中,高度以12--375px为宜。习惯仰卧位的,可将枕头置于颈下,使头部略后仰;习惯侧卧的,将枕头调整到与肩等高的位置,保持头颈在同一水平面上。

  2.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或使用电脑,工作1小时左右应变换一下体位;避免受凉、潮湿,少吸烟。

  3.无症状者可每天做些颈部屈伸活动锻炼(低头、仰头或转头),加强颈背肌肉的力量锻炼。

  4.颈椎病病程长,病情常有反复,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又要防止消极心态、应积极治疗。

  还有疾病问题可以直接咨询热心医生,微信关注服务号(rxys99)可以快速咨询热心医生。


上一篇:颈椎的保健方法及肩颈病的危害有哪些

下一篇:颈椎病患者怎么护理好

相关文章

颈椎病的症状 颈椎病症状及治疗

颈椎病的症状 颈椎病症状及治疗
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最好锻炼方法

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最好锻炼方法

相关问题

热门文章

口腔溃疡护理攻略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

Copyright©2012-2016(闽13021446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