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疾病,由一种病毒引起。为了预防和控制狂犬病,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9月28日定为世界狂犬病日。
患者感染狂犬病毒后可能出现全身不适、痉挛、幻觉、怕光、怕声、怕水、怕风、发烧、头痛、恶心、疲倦、不安以及被咬部位红肿、疼痛、有蚁走感等症状。狂犬病病毒能够破坏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可因咽喉部痉挛而窒息身亡,或瘫痪危及生命。
狂犬病潜伏期一般为1-3 个月,极少数短至两周以内或长至一年以上,患者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
感染狂犬病毒后,及时正确处理暴露的伤口能有效预防控制狂犬病的发生。伤口可以采用“一洗二消三免疫”的方法进行处理。
“一洗”是指首先用水或20%的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左右,进行彻底清洗之后,挤出进入伤口处动物的唾液,最大限度减少狂犬病毒进入体内的可能。冲洗较深伤口时,可用注射器或高压脉冲处理器深入伤口深部,进行全面彻底的灌注清洗。
“二消”是指彻底冲洗后,用2%-3%的碘伏(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三免疫”是指及时进行疫苗接种。伤口首次暴露后,要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越早越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病情。一般受伤者需要注射5针狂犬疫苗,分别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各注射一次,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其剂量不分体重和年龄,疫苗产生的抗体一般可以维持大约一年。若半年内不幸再次被动物咬伤,不需接种疫苗;半年到一年内被咬伤,则在24小时内和第3天各接种一针;1-3年内被咬伤,需在24小时内,第3天和第7天各接种一针;超过3年者,需要全程接种。
如果受伤者单处或多处被贯穿性抓伤、咬伤,或开放性伤口、粘膜被严重污染,那么,则需要及时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并且要严格按照体重计算剂量,在伤口周围皮下肌肉浸润注射。治疗后伤口不宜包扎缝合,应尽量暴露,以利于伤口排毒,防止病毒侵入神经纤维。如果患者出血过多,需包扎缝合,必须保证彻底清创消毒并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除此之外,大家要加强对猫、狗等动物的日常管理,控制传染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无论被哪种动物咬伤或抓伤,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可有效控制其发展,但同时,也要及时送往就近医院,进一步治疗或接种疫苗。有狂犬病问题可以咨询热心医生。
上一篇:狂犬病要怎么防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16(闽13021446号-19)